首页 好文推荐 时时关注 热点聚焦 更多分类 本地

记者观察:管理层要懂得把握转型的节奏-快播

中国银行保险报 2025-11-14 08:17:44


(资料图)

□本报记者 赵辉

当前,面对复杂的外部形势,很多寿险公司在进行转型,寻找穿越周期之道。

不过,一些公司管理层对转型的理解仍停留在直线式思维层面:重金聘请咨询公司,制定一份战略规划,认为只要照此一步步执行,就能抵达胜利的彼岸。

而这本质上是将转型简单化的做法,它假设外部环境是静止的、是可控的。然而,面对复杂形势,死板执行原计划往往导致进退维谷且内部阻力巨大,最终陷入“不转型等死,乱转型找死”的困境。

转型不是在平坦笔直的高速公路上巡航,而是在盘山公路上夜行。方向盘要稳,要知道山顶在哪里,这是不能轻易动摇的原则。

行车过程中,手脚(包括路径、节奏、举措)必须灵活:什么时候该拐急弯(调整业务结构),什么时候要刹车(控制转型节奏避免业务断崖),什么时候又得踩油门(加快节奏),全都依赖于对实时路况(市场、政策、能力)的预判。

转型过程中,除了方向不变,一切皆可变。转型的路径可能不是直线,而是螺旋式前进;各项举措的先后顺序可能需要动态调整;甚至预设的时间表也要有弹性。管理层最重要的能力不再是制订计划,而是保持敏锐的嗅觉,不断微调,实现动态平衡。

例如,面对利差损风险,很多寿险公司纷纷向浮动收益型产品转型。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产品结构切换。如果管理层简单地设定一个“明年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占比降至X%”的指标并强压给队伍,结果很可能是一线队伍卖不动,业务规模大幅下滑,公司利润和偿付能力承压,导致转型崩盘。

真正的转型操盘手必须懂得“拐大弯”。这意味着,在产品端,要逐步引导客户接受新产品。在渠道端,要花大力气培训销售队伍,让他们能讲清、会卖掉新产品。在投资端,要提升投资能力,才能真正支撑起浮动收益的承诺。这三者必须协同推进,动态平衡,管理层要把握其中的节奏。

归根结底,转型不是一道有标准答案的数学题,它更像一门艺术,考验的是管理层在不确定性中驾驭形势的能力。

精品推荐

查看更多内容
查看更多内容
查看更多内容